网络喷子
2008年2月
Hacker News上的一位用户最近发布了一条评论,让我陷入了思考:
黑客文化中有些东西一直让我感到不适——那就是刻薄。...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像他们那样喷人。
过去几年里,我对喷子问题思考了很多。这是个老问题,和论坛一样古老,但我们仍在学习其原因和解决方法。
“喷子”这个词有两种含义。最初的意思是指某人,通常是局外人,故意在论坛上说些有争议的话来挑起争端。[1] 例如,不使用某种编程语言的人可能会去该语言用户的论坛,发表贬低言论,然后坐观人们上钩。这种喷子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恶作剧,就像在一屋子人里放出一只蝙蝠。
然后这个词的定义扩展到了在论坛中表现得像个混蛋的人,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。现在当人们谈论喷子时,通常指的是这个词的更广泛含义。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这在历史上是不准确的,但在其他方面更为准确,因为当某人表现得像个混蛋时,通常连他们自己都不确定有多少是故意的。这可以说是混蛋的一个定义性特征。
我认为广义上的喷子行为有四个原因。最重要的是距离。人们会在匿名论坛上说些他们绝不敢当面说的话,就像他们在车里会做些作为行人绝不会做的事——比如紧跟前车,或按喇叭,或超车。
与计算机相关的论坛中喷子行为往往特别严重,我认为这是因为那里的人。他们中的大多数(包括我自己)更擅长处理抽象概念而非人。黑客即使面对面也可能很唐突。把他们放在匿名论坛上,问题就更严重了。
喷子行为的第三个原因是无能。如果你不同意某事,说“你烂透了”比找出并解释你不同意的具体内容要容易。这样你也避免了被反驳。在这方面,喷子行为很像涂鸦。涂鸦发生在野心和无能的交叉点:人们想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,但除了在世界上留下字面意义上的印记外别无他法。[2]
最后一个促成因素是论坛的文化。喷子像孩子(很多_就是_孩子)一样,他们的行为范围广泛,取决于他们认为什么会被容忍。在一个不容忍粗鲁的地方,大多数人可以很有礼貌。但反之亦然。
有一种喷子的格雷欣法则:喷子愿意使用有很多深思熟虑的人的论坛,但深思熟虑的人不愿意使用有很多喷子的论坛。这意味着一旦喷子行为扎根,它往往会成为主导文化。当我注意到Slashdot和Digg的评论线程时,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,但我看着它在Reddit上发生。
News.YC,除其他外,是一个看看这种命运是否可以避免的实验。网站的指南明确要求人们不要说他们不会当面说的话。如果有人开始粗鲁,其他用户会介入并告诉他们停止。当人们看起来故意喷人时,我们会无情地封禁他们。
技术调整也可能有所帮助。在Reddit上,对你评论的投票不会影响你的karma分数,但在News.YC上会影响。而且,当人们看到他们在同龄人眼中的声誉在发表混蛋言论后流失时,这似乎确实影响了他们。通常用户会三思而后删除此类评论。
有人可能担心这会阻止人们表达有争议的想法,但经验上似乎并非如此。当人们说了实质性的内容而被踩时,他们会固执地保留它。人们删除的是俏皮话,因为他们对它们的投入较少。
到目前为止,实验似乎有效。News.YC上的对话水平与我见过的任何论坛一样高。但我们每天仍然只有大约8,000独立访客。Reddit在这么小的时候对话也很好。挑战在于我们是否能保持这种方式。
我乐观地认为我们会。我们不仅仅依赖技术技巧。News.YC的核心用户大多是其他被喷子淹没的网站的难民。他们对喷子的感觉大致像古巴或东欧的难民对独裁政权的感觉。所以有很多人在努力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。
注释
[1] 我指的是广义上的交流观点的场所。最初的互联网论坛不是网站,而是Usenet新闻组。
[2] 我这里说的是日常的涂鸦。有些涂鸦相当令人印象深刻(任何事做得足够好都能成为艺术),但普通的涂鸦只是视觉垃圾。